古蹟正式公告名稱:台灣城殘蹟(安平古堡殘蹟) 台灣城又稱王城、赤崁城、安平城。原為荷蘭人於1624年所建,1634年(明崇禎七年)完成,初名奧倫 治城,後改名熱蘭遮城,早期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把這座巍峨的城稱為「紅毛城」。

台灣光復後 ,稱為「安平古堡」,沿用至今。 經過三百多年的變遷,這座台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,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有:城壁遺跡、磚砌平台、 陳列館、瞭望台和古壁史蹟公園。

 

古蹟正式公告名稱:原德商東興洋行 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,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,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。 清咸豐8年(1858年)中英、中法簽訂天津條約,清廷除開放大陸沿海的通商口岸外,在臺灣也開安平、淡水兩口岸。

同治元年(1862年)淡水首先開港,二年後,安平也隨之開港,所以,外商紛紛在此設立洋行。當時,規模 與體制較大的外商有:英商德記、怡記、和記、德商東興和美商唻記等,合稱安平五大洋行,直到光緒19年 (西元1893年)的三十年間可說是安平地區洋行商務貿易的全盛時期。 

 

古蹟正式公告名稱:二鯤鯓砲台(億載金城) 清代名臣沈保禎在同治十三年(1874年)所建,光緒二年(1876年)完工,目的是為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 而犯台的日本軍隊,鞏固安平海防。

1895年,台灣割讓給日本,台民誓死抵抗,當時曾利用億載金城的大砲轟擊窺伺安平的日本艦隊,擊中其 中一艘,發揮火力。日俄戰爭(1904-1905年)期間,日人為支付經費,肆意變賣億載金城的大砲,至此軍 事價值大失。民國六十四年(1975年)剛好是億載金城建城一百週年,台南市政府訂為觀光年,大肆修復 億載金城,帶動各項觀光產業。

 

安平地標除了安平古堡,另一個新地標,非林默娘公園莫屬。沿著漁人碼頭逛到林默娘公園,行經港濱歷 史公園,木棧道加上綠草地,營造出遼闊的空間,步行約十分鐘就可以到林默娘公園。

林默娘公園佔地二公頃,於2004年四月開放。公園內主要的雕塑,由奇美文化基金會捐建,蔡宜璋建築師 事務所規劃設計。高十六公尺,加上基座高四公尺,儼然已成為安平新地標。本公園與佔地近八公頃即將 建設完成的港濱歷史公園連成ㄧ氣,在安平港濱形成一條水岸綠帶,不僅成為台南市民平時休閒的熱門最 佳去處,更吸引許多觀光客到此一遊。 

 

安平最早是三面濱海沙嶼,因為人口聚集,建築空間有限,巷道窄小且彎曲,難免產生風水忌諱。 因此許多辟邪物產生,如獅面、太極、刀劍屏、照牆、葫蘆、屋頂上放碗、風獅爺等。傳說1662年鄭成功 盾牌上繪有怪獸圖騰(獅面),鄭成功打敗荷蘭人開台後,軍隊駐紮安平,將士操練返家後,就把獅面盾 牌掛在牆上,刀劍插入獅面盾牌牙縫鐵勾,從外看即成獅子咬劍,安平人見了就仿效刻制,這就是劍獅傳說的由來。

由於街道開闢及傳統民居拆除改建,使得劍獅越來越少。如今逐漸稀有的安平劍獅已成珍貴的文物,為了讓 劍獅得以保存下來,商人與藝術家紛紛開發劍獅相關文化產品,牆門上的劍獅從此走入客廳,轉化成為吉祥 飾物,讓劍獅以不同的方式傳承下去。